2018年9月10日,第六届国际趋磁细菌研讨会(6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Magnetotactic Bacteria 2018)在日本金泽市金泽工商会所举行。会议由金泽大学及东京农业与技术大学组织主办,旨在展示国际上趋磁细菌研究的新成果,交流和研讨各个研究方向的新思路和新认识,促进国际同行之间的合作,加速相关领域的研究。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德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以色列、印度、英国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林巍研究员及生物地磁课题组的多名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国际趋磁细菌学术研讨会是趋磁细菌领域最高水平学术会议,首届会议始于2008年,随后每两年举行一次。此前的会议分别在巴拉顿菲赖德(匈牙利,2008)、北京(中国,2010),伯克利(美国,2012),里约热内卢(巴西,2014),马赛(法国,2016)举办,其中第二届国际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及中-法生物矿化与纳米结构联合实验室主办,潘永信研究员担任会议主席。第六届国际趋磁细菌学术研讨会延续了此前的形式与风格,以口头报告和墙报展示的形式,就趋磁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林巍研究员作题为“Genomic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的报告,介绍通过对大规模趋磁细菌多样性和宏基因组的研究,提出的微生物趋磁性古老单起源的新模型,为趋磁细菌的分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还主持了大会的“MTB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专题。何况博士后作题为“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in freshwater sediments”的报告,介绍通过对趋磁细菌时空分布的研究,“将今论古”探索趋磁细菌多样性及丰度能否反映地质历史时期变化。刘佳博士后作题为“Seasonal changes in abundance of two multicellular magnetotactic prokaryotes in sediment layers of Lake Yuehu”的报告,介绍两种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垂直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提出了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季节性垂直迁移及季节性种群替代的特点。刘沛余研究生作题为“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of magnetotactic cocci using coupled FISH-SEM method”的报告,介绍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和扫描电镜联用技术,鉴定趋磁球菌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的新方法。纪润佳研究生作题为“Ecophysiology and biomineralization of magnetotactic bacteria as revealed by NanoSIMS and single-cell genomics”的墙报展示,介绍通过单细胞基因组学和纳米二次离子质谱技术联用技术,研究趋磁细菌生理生态学及生物矿化的新方法。
会议期间,各国专家学者就目前趋磁细菌研究的热点、难题和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讨论。目前趋磁细菌的研究方向涉及趋磁细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生态学及资源多样性,磁小体生物矿化机制、生物纳米磁性矿物性质与应用,以及新技术的构建与应用等诸多领域。其中,趋磁细菌的遗传进化过程、磁小体生物矿化机制、趋磁运动的生物学机制是研究的热点,而趋磁细菌的培养与代谢的研究仍是难点。尽管趋磁细菌的研究涉及诸多方向,但新的研究方向仍然需要不断拓展,尤其是对趋磁细菌应用的研究需要新的思路。
林巍研究员做大会报告
何况博士后做学术报告
Copyright © 古地磁与年代学实验室 京ICP备05029136号 地址: 北京市北土城西路19号古地磁实验室 邮编:100029 电话:010-82998366 |